ETC智慧停車試點是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的重要任務。ETC停車收費作為ETC進城的關鍵切入點,如何在全國各地快速推廣鋪開?
日前,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教授級高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30年來,專注于我國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研究和建設,牽頭組織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聯網的各項工作,負責國家中心系統建設。)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交通運輸部已經發文,有27個試點城市+1個省級示范區成為ETC智慧停車試點。我中心作為技術支持單位,組織編寫了《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技術方案(征求意見稿)》及相關文件,目前正在反饋意見匯總階段。目前方案中ETC停車交易有別于高速公路離線交易模式,采取在線模式,目標是“停車收費不停車”,充分發揮ETC精準感知、高效通行的優勢。ETC進城優先保證的是公眾體驗,從ETC智慧停車試點為起點,成熟一批、接入一批,穩步推進。
當記者問及ETC停車收費,是否能夠像高速收費一樣,形成“全國ETC停車收費一張網運行”時,王剛表示:在ETC下路進城,在停車方面的架構設計,應因地制宜、地方為主。我們著重解決的是ETC在非高速公路場景交易清分結算的合規性、安全性和結算周期等問題,在一體化交易的基礎上,對于城市停車位的利用率、周轉效率等問題,應充分發揮城市的作用,由城市進行個性化推進。另外要徹底解決城市停車難、停車亂等問題,仍然應以城市為主,重點從土地規劃的角度去統籌考慮。
為加快拓展ETC服務功能,推動ETC停車場景應用,更好地便利公眾出行,以滿足人民群眾高效停車、便捷出行需求為目標, 強化“ETC+互聯網"產業融合,打造智慧停車發展樣板,實現停車無人值守,提高停車位使用效率,優化城市停車供需關系,推動城市動靜態交通均衡協調發展,提升城市交通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在2020年12月底發布了《關于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加快拓展ETC服務功能,推動ETC停車場景應用,更好地便利公眾出行,選定北京等27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江蘇省作為省級示范區,先期開展ETC智慧停車試點工作。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結合“新基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與ETC技術的融合應用,強化“ETC+互聯網"產業融合,打造ETC+物聯網感知、ETC+智能網聯通訊、ETC+大數據平臺、ETC+靜態交通管理、ETC+車主服務等ETC+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數據驅動的管理服務新模式,以“數字賦能產業融合”的創新模式在加快推進中。
王剛指出,ETC智慧停車試點為起點,目標是“停車收費不停車”,充分發揮ETC精準感知、高效通行的優勢。ETC進城優先保證的是公眾體驗。而縱觀智慧停車的幾個發展階段,從IC卡識別到車牌識別,到現在行業盛行的“ETC+車牌”雙模識別階段,見證了智慧停車的飛速發展。ETC+車牌的雙模識別,結合兩種識別技術的各自優點,采用雙重識別,將射頻讀到的車牌號與攝像機識別到的車牌對位匹配,提高車輛身份識別的穩定性、準確率,同時保證了防偽和交易安全,是當下最為安全便捷的停車支付體驗。
在從車牌識別階段發展到“ETC+車牌”的雙模識別階段時,作為中國ETC停車的領軍企業,偉龍科技就率先提出“無非不集”(無人值守、非現金支付、不停車通行、集中監控)停車理念。創新采用“ETC+視頻”雙模識別技術,推出ETC一體機,通過自主打造的偉龍泊時捷ETC智慧停車云平臺,打通多省ETC清分結算,提出ETC支付+無感支付+聚合支付的多元支付模式。
ETC智慧停車已成為行業發展風向標。作為ETC停車引領者的偉龍科技,更聚焦城市停車需求,以便利用戶為導向,積極拓展ETC+智慧停車、ETC+智慧加油、ETC+智慧景區/園區等相結合的ETC多場景服務, 并實現ETC停車在機場、火車(高鐵)站、客運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大型商業中心、醫院、高校、居民小區、路側等停車場景的覆蓋,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發展。
目前,偉龍科技業務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ETC解決方案在全國上千個項目中應用,完成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清華大學、北京西站等國家形象工程建設,在全國數十個機場中應用,并廣泛應用于高鐵站、港口碼頭、醫院、學校、景區、社區、商業中心等各場景。